close

無垢舞蹈劇場《潮》來了~

島民從2016年就期待看的《潮》,希望看完《潮》就變得很潮的《潮》終於開演

(有沒有中文字連續看就會長得很奇怪的八卦?)

潮

話說無垢的作品也不是很多,《醮》、《花神祭》、《觀》然後現在來到《潮》,貫穿核心的就是林麗珍老師的語言--民族文化、祭典及儀式。

《潮》當然也不例外,有許多元素是前幾部作品就可以看到的。

話說島民會期待《潮》的原因,就是因為島民從來沒有看過無垢現場表演,只有看過DVD或網路上的影像剪輯,

這次終於有機會去現場[睡著]當然是非常興奮。

節目單在此

 

不過在講到節目本身之前,不可免俗地要問:

先別管《潮》了,你聽過《行者》嗎?

行者

《行者》是2015年的電影,

導演陳芯宜從2004年開始,經歷了10年無垢追追追所拍成的影片,想知道這些無垢slow motion的舞者怎麼養成的,可以來圍觀他們受虐訓練的過程。

之前沒看過電影沒關係,因為島民現在就要插播一下行者跟《潮》的關係,

有興趣看的話博客來還有在賣《行者》的藍光BD+DVD。

話說在看《潮》的時候就有一種Déjà-vu的既視感,後來才想到舞作其實有在《行者》劇透過。

比如說《潮》戰舞那段,在《行者》裡面,林麗珍教舞者怎麼踏出動感踏出力道;或是白鳥跟直線擺石頭這兩段也都在《行者》出現。

所以沒有看過無垢之前的作品也沒關係,只要有看《行者》就可以對舞團的屬性了然於心了。

 

《潮》這波表演最後一場3月12日,目前只賣到剩下新臺幣3,800元的票,

然後《行者》的藍光BD+DVD組也是要1,500元,

以上這段看完,應該90%以上的人都可以確認本篇沒有廣告推銷的嫌疑(應該是滅火吧)。

 

《潮》的開場景是八大塊無垢白絹從天而降鋪天蓋地整座舞台,舞台正前方一個半圓形好像是用稻米跟乾草舖飾的祭壇。

接著兩位擊鼓者捧燭火進場,在舞台兩邊前側鼓座前就定入座(4倍慢速),

再來白絹緩緩上升(16倍慢速)搭配正後方應該是巫女角色的人聲吟樂。

白絹收完露出蓋在舞台中央的女舞者飾演的白鳥(躺多久啊,真是辛苦了)。

接下來是應該有長達半小時的白鳥360度立體環繞甩髮獨舞(慢速~中等速),

這段並沒有到8倍慢速,平均大概是2倍半速到正常速,

但因為這段太久了,所以島民還是不小心閉上了眼睛,醒來時白鳥還在環繞甩著及地的黑長髮。

從上方打下來的光線照著全身塗了白粉的女舞者,她8塊分明的腹肌讓島民非常羞愧。(開演前才去戲劇院附近吃了雙倍巧克力馬芬又喝了一杯鮮奶茶)

最後是被白鳥陣陣淒厲的叫聲嚇醒(這段一定要破梗提醒所有的觀眾,因為島民真的是被嚇醒,然後就一路醒到謝幕),

心臟脆弱的人請務必注意。

 

白鳥最後的慘叫這段讓島民聯想到蒂摩爾古薪舞集《kavaluan的凝視》,

路之瑪迪霖除了捲捲捲超長黑紗裙擺讓島民印象深刻外,

舞作中那一叫也是驚天動地,之後整齣舞作都繃緊神經很怕她又要幹嘛。

不過《kavaluan的凝視》真的是一齣好舞作,不長而且節奏非常地緊湊,

劇情程度剛好,舞者默契極佳,

還沒有看過的朋友有機會請務必欣賞。(趁蒂摩爾票價還沒漲的時候)

路之@kavaluan的凝視

 

《潮》當中島民最喜歡的橋段是戰舞那段,因為節奏節奏節奏,男舞者們紛沓的腳步配合充滿力道的手勢,

讓人連呼吸眨眼都覺得奢侈,不過戰舞結束後追擊敗者的那段就有點太慘忍,因為又是慘叫連連。

寫到這裡島民忽然更了解自我了,寫作幫助作者釐清自己的內心思路的效用確實不假。

那就是,島民很怕舞者一邊跳舞一邊尖叫/慘叫。

島民怕的不是那種抒發豪氣地叫或是配合呼吸律動的喘叫,而是那種歇斯底里充滿情緒的叫,像是要把內心的傷口挖開的那種叫。

當看著舞蹈內心無比平靜都快進入涅槃時忽然被這麼一叫,魂魄都要散了。

 

編舞家林麗珍

 

 

至於標題島民追追追有關無垢的藝術總監林麗珍老師"世界當代八大編舞家"的頭銜從何而來,

話說這也是某一位朋友在跟島民討論《潮》的時候聊到,

說每次寫到無垢跟林麗珍的報導或介紹就會出現"世界當代八大編舞家"這個詞,

朋友不禁問島民,所以另外7大編舞家是誰?

 

這下可好了,島民是真的不知道,當然人家講的不會是假話,不過島民連"世界當代八大編舞家"這個稱號怎麼來的都不知道,

相當孤陋寡聞,於是就動用了google(好遜)。

 

網路上中文的內容都點到為止,說是2002年時歐洲的ARTE電視台選出來的,沒有進一步說明另外7大是誰。

ARTE電視台(Association Relative à la Télévision Européenne)就是德法公共電視台,維基百科裡面說

"一個創立於1992年由法德兩國合資建立的電視頻道。總部位於法國的斯特拉斯堡和德國的巴登巴登,宗旨是推廣優質節目與世界藝術文化。節目多以雙語(法語和德語)播出。arte由法國與德國各出資50%,董事會成員比例為法德各半並輪流擔任董事長與總裁。電視台預算主要來自德法兩國視聽稅,而非廣告收入,會透過共同合製方式,與世界各地團隊製作優質文化節目。"

然後又有資訊提到是ARTE所做的一個「舞蹈盛宴」節目,裡面選錄了《花神祭》,是唯一來自亞洲的舞作。

很好很好,這下又有更多資訊了。

不過島民相信ARTE原本的節目絕對不是用中文「舞蹈盛宴」這個詞,不然就實在太酷了。

再用"ARTE"、"舞蹈盛宴"、"林麗珍"等關鍵字組合檢索後,從結果中發現「舞蹈盛宴」原本的名稱是叫做"Dance Celebration"

這下就很容易查出來完整的資訊了。

在ARTE電台的網站的歷史資訊Archive中還有這個節目的介紹,裡面說了這個節目介紹的8位和作品到底是哪些:

José Montalvo & Dominique Hervieu - "Babelle Heureuse"  (編舞家荷西˙蒙塔沃跟舞者多米尼克˙艾維爾)

John Neumeier - "Nijinsky" (約翰.奴麥爾)

Christopher Wheeldon - "Tryst" (克里斯多福‧惠爾敦)

Compania flamenca Andrès Marin (佛朗明哥舞蹈大師Andrès Marin)

Lin Li-Chen - "Hymne aux fleurs qui passent" (林麗珍的《花神祭》,將將~在此)

Bill T. Jones - "Black Suzanne" (比爾提瓊斯)

Jiry Kylian - "One of a Kind" (尤里‧季利安)

Karole Armitage - "Le chat de Schrodinger"(卡蘿.阿米塔基)

德文介紹在此。

法文介紹的資訊島民看不懂,不過應該有強者可以解讀,在第21跟22頁。

雖然沒看節目,不確定裡面是不是有提到世界八大編舞家這個稱號,

不過總之確實是有將林麗珍老師和其他世界知名的編舞家們一起介紹了,感恩讚嘆。

以上,希望大家還滿意島民資訊檢索的結果。(鞠躬)

 

最後要呼籲一下去看表演節目的朋友們,

請記得,當大燈關掉以後,手機螢幕的光就算再暗都很亮,

表演中間拿出來check你的line或是幹嘛是件很失禮的事情,

因為就算沒有發出聲音,周圍的人都會被你的手機螢幕光所影響。

 

德布西森林

這讓島民想到上次去電影院看網路上負評如潮的《德布西森林》,

原本是要支持國片跟桂綸鎂才進場的,進去後就發現慘了。

還演不到30分鐘,前排的觀眾就紛紛拿出手機。

有些在看自己的影片(喂~你前面還有個大螢幕啊)、有些在玩遊戲、有些在看Facebook...

更慘的是就算螢幕上有小鎂也無法讓正義魔人島民譴責前面這些人,

因為島民也好想出去兜兜風啊啊啊,

最後為了300元還是坐在位子上認真把整部電影看完了(遠目)。

 


arrow
arrow

    島民豆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