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必須要說評論《反反反》對島民來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齣舞看似結構清楚、敘事明確,但下筆時還是會擔心有所誤解。

不過觀賞藝術作品本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詮釋,所以擔心就算了。

反反反

因為現場不能拍照,所以這篇文章的圖片都取自於網路照片。

官方介紹這樣說:

《反反反》原句“ Three Times Rebel”出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左翼女詩人Maria Mercèe Marçcal(1952-1998)的詩句,從對「身為女性、出自底層、以及備受壓迫國度」的反思,瑪芮娜慧黠地以舉重若輕的方式,在遊戲、獨白、看似自由、卻步步精雕的生活化舞蹈中,引領觀眾輕易進入她的觀點,在如影隨行的光與現場錯落有致的音樂聲中,讓每個人在最終的狂喜中找到出口。

Three Times Rebel

網路上查到的原詩是這樣:

DIVISA

A l'atzar agraeixo tres dons: haver nascut dona, de classe baixa i nació oprimida.

I el tèrbol atzur de ser tres voltes rebel.

英文翻譯是

MOTTO

I am grateful to fate for three gifts: to have been born a woman, from the working class and an oppressed nation.

And the turbid azure of being three times a rebel.

所以命運給她的三個禮物是身為女人+來自工人階級+受壓迫的國家。

題外話,gift在英語是禮物,但是在德文裡是毒藥的意思。

所以當德國人說要送你Gift的時候不要太高興(啥?!)

《反反反》

概念+導演+編舞是西班牙編舞家瑪芮娜‧麥斯卡利(Marina Mascarell),出生於1980年,

2010時就幫舞蹈空間舞團編了《橄欖樹》(Like an Olive Tree),2013年又編了《時境》( The Unreality of Time),

是一位常常跟舞蹈空間合作的編舞家。

這齣《反反反》是多個劇場共製的作品,今年也就是2017年1月在荷蘭海牙Korzo劇場的CaDance Festival首演。

黑色可變換的框架貫穿整齣舞,一下子方型、一下子三角形,時而變成把人撐起來的竿子,又能化身為跳繩。

我們或可把它直接理解為人類社會對女性形象的無形框架,隨著舞作的進展,逐漸地被打破、轉化。

Three Times Rebel

一開始7位舞者非常"守本分"地在框架中移動跳舞,不論方框架怎麼在立體空間中移動,

舞者始終不離開框架範圍。

忽然間,有一位舞者"出格"了。其他舞者驚訝地望著她,同時可能也不免想說,或許這也是一種可能性?

接下來開始每個舞者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女性生命的經驗。

被期待的性感、肢體上的暴力、假裝柔順的...等。

其中有一段關於Janet裸體模特兒的描述,會讓觀眾以為是一位女性,後來第二段謎底揭曉,答案是一位男舞者時讓觀眾蠻驚訝的。

最後原本的框架變成了跳繩、環圈,反而變成了舞者追逐、逃避跟玩耍的物件,

相較於舞作開始時的規訓態度,舞者逐漸解放自我。

Three Times Rebel

這齣舞作有大量的後彎動作,可以看到每位舞者柔軟的脊椎和腰力。

有許多細膩的畫面,例如彩繪上身的橋段,必須要在很前排才能觀賞清楚到。

舞台很深,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要坐前面一點才有臨場感。
 

聽說最後一場6月11日星期天晚上的還剩不少票,有興趣的人趕快去捧場呀~

兩廳院購票連結在此

整齣舞作60分鐘,看完表演還可以出來公館買個陳三鼎撞奶跟藍家割包,

覺得舞者身段曼妙太自慚形穢,還可以順便散步一下臺灣大學跟自來水園區消耗熱量。

 

喜歡島民的分享嗎? 歡迎加入不聽人話島民日記Facebook粉絲頁,來圍觀島民最近又看了哪些好節目!

 


arrow
arrow

    島民豆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