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約島民去看排灣族現代舞團蒂摩爾古薪舞集在水源市場樓上的水源劇場的表演《Varhung~心事誰人知》,
作品介紹上面說:
Varhung在排灣族語彙中不只是「心」的表象稱呼,更是內在情感交流的表達,
因喜怒哀樂不同情緒所發生的感受,強調內斂的真實情感,反映出排灣族人唯美高雅的真摯之情。
而對於無文字的排灣族人,常常習慣以歌入舞之形態表現內在多層次的情感,每一字句的表達絲絲入扣。
所以這個作品後段,舞者會開始唱歌,而且每一位舞者的歌聲幾乎都是星光大道等級,
朋友表示乾脆直接開歌唱節目好了。
至於推不推去看這部呢?
先講結論,島民之前看過蒂摩爾其他的作品,
這部《Varhung~心事誰人知》比起《似不舞s》或《Kavaluan的凝視》有比較難進入。
舞步的美學方面,力道凌駕了過往蒂摩爾以往常見的柔韌,
對於舞者動作一致的複沓,也因為要強調爆發力,而犧牲了整齊感帶來的視覺均衡。
蒂摩爾的男舞者跟女舞者身高相近,因此在四人做相同動作時,
那種劃一的平衡其實相當令人愉快。
這部心事誰人知就缺少了前面說的這一味,
只有在一段燈光從左上方斜打下來,舞者張開雙手分層往上甩動的橋段,有稍微出現這種蒂摩爾特有的舞者均衡。
開場前舞者在舞台前方編月桃葉環,
搭配阿螞樂.卡督一邊彈吉他一邊吟唱,
正前方則是播放舞者去採集、用月桃葉編織的過程,
氣氛寧靜。
開場後,舞者以雙手摀住肚子的方式開腿彈跳舞動,似乎在暗喻女性懷胎的過程。
整齣舞都以一種略帶凌亂、迷幻的的氣氛度過,
這也是島民前面說覺得這部比較難進入的原因,
因為如果內心在混亂的狀態,觀眾似乎也很難跟舞作對話,在體驗上也較難產生共鳴。
有趣的是,最後一幕無預警地從舞台上方大量降下月桃葉,
舞者隨之趴倒在地上結束,
讓島民浮現出一句話「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蒂摩爾2006年成立,2009年發表作品,還算是一個相當年輕的舞團,
不過也已經到加拿大多倫多、英國愛丁堡、法國亞維儂、墨西哥演出過了,
可謂臺灣舞蹈界的新秀。
島民對先前幾部看過的作品比如說《似不舞s》或《Kavaluan的凝視》也是抱著相當正面的評價,
這次的《Varhung~心事誰人知》接下來11月17~19日在屏東藝術館還有演出,
在屏東的鄉親可以一起去捧場一下。
沒辦法上戲臺,逛逛戲台咖總可以吧?來看看有美食又有精神糧食的戲台咖長怎樣。
喜歡島民的分享嗎? 歡迎加入不聽人話島民日記Facebook粉絲頁,來圍觀島民最近又看了哪些好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