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林懷民老師很不好意思,但淡水對島民而言真的是遠得要命王國。
從台北的南端搭超過40分鐘的捷運到淡水捷運站以後,還要再搭10分鐘的車才能到雲門劇場外面,然後再走進去。
除了週末以外,平常日下班後幾乎是不可能趕上晚上7點半的表演的。
這次為了看慕名已久的陶身體劇場(TAO Dance Theater),冒著30度的高溫也要到淡水去。
陶靠獨特的身體美學闖蕩全球各大藝術節,作品用編號表示,有重3、2、4、5、6、7、8,目前在做9,
不過編舞家陶冶在座談時說他腦子裡已經到14了。
比如說2015年在愛丁堡藝術節(Edinburgh Art Festival)時表演的是重三跟在地上滾來滾去的5,
2014年第一次來臺灣時表演2、4、5、6。
這次表演的是6 & 7,一黑一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視覺感受。
陶的6雖然是瑞典諾蘭劇院(NorrlandsOperan)委託創作,2014年在歐盟歐洲文化首都的開幕式首演,
但6真正打出名號,應該是在山本耀司 Y-3 的2016年春夏秀長達7分鐘的開場。
有興趣的人可以點下面看youtube高畫質影片。
6的服裝風格剛好跟山本耀司慣用的黑色極簡不謀而合,作為開場秀實在適合不過。
這次6月9日到11日總共演出3場,島民看的是第3場。
開場時陶冶說這場的6在燈光有做一些調整,把燈稍微調亮一點,讓觀眾看得比較清楚。
這時就不免想那前面2場觀眾該不會都看不清楚吧。
陶冶曾經說過陶的舞蹈就是挑戰身體的極限,還有用意志力去引導身體更進一步。
6的前半段舞者腳幾乎沒有移動,只有一次身體從背對觀眾快速地轉向面對觀眾。
其他時候都是以脊椎為軸心,不斷地旋轉身體。
將每個關節當作是圓心,然後繞著那個點旋轉。
不斷反覆漸強的動作,搭配小河作曲的絲竹吹管音樂(應該是,不確定),形成有點讓人陷入冥想或者說是坐禪的領域。
如果是谷阿莫來幫陶的表演做影片,可能就會說一群黑衣人出來,一直轉,然後就結束了。
但表演藝術本來重要的就是體驗的過程,就跟談戀愛一樣,簡化成認識一個人、傳訊息約吃飯、愛了、切了。
要很簡短敘述就變成不是太吸引人的東西。
當下在那個音樂跟舞者不斷重複的動作中,
會因為精神的鬆弛達到一種莫名的放鬆感,釋放壓力也療癒了平常忙碌疲憊的頭腦。
6的後半段也就是山本耀司開場秀的那段,音樂加入了拍點節奏,舞者也開始運用起他們的腳踏步、前進、後退,
忽然出現了威嚇的張力。(好想看段妮跳)
相較於6以超微弱明滅的暈光開場,7直接從上面整個打白燈照亮整片白色地板跟身穿白衣的7位舞者,
形成了上下半場強烈的黑白對比。
7以前是段妮跳的(上圖中),現在段妮已經退居第二線了,但仍然是陶的標竿。
7的衣服相當有彈性,即便是寬擺但仍緊貼住身體,可以看到舞者結實的臀腿曲線。
7的特色就是沒有音樂配樂,而是用舞者吐納的人聲當作配樂。
人聲有3種:呼、嘿跟閉著嘴發出的共鳴。
隨著舞者(人體音箱)的擺動,聲音也像環繞音效一樣地朝四面八方發聲。
這場因為雲門劇場具有包裹聲音的特性,所以沒有用麥克風收音。
實際上聲音的效果也是很好,不過因為很需要安靜,
隔壁的胖小弟一直蠕動、穿脫鞋,樓下有人咳嗽、大打嗝(奇怪是不會遮住嘴巴嗎),
都會對表演造成干擾。
所以島民幾乎無法專心在表演上,一直處於被別的觀眾惹怒的狀態。
雲門劇場的票價NT$500-1,600,這場幾乎是全滿,還有演後座談。
不過島民已經去過6月6日在中山光點的座談了,所以就沒有留下來。
6月6日的座談是陶冶跟蘇文琪討論生活(蘇文琪講話一直呃...呃.....呃......似乎很多難言之隱這樣),
陶冶也談論了自己和段妮的關係。
陶冶現在32歲,段妮40歲,2人2005年在上海金星舞團認識的,
段妮一開始對陶冶的印象是個自閉的小孩,陶冶第一句對段妮說的話是:「妳是天蠍座的嗎?」
2個天蠍座的自此一拍即合…
陶冶表示2個人自從在一起以後,除了段妮出國的時間,幾乎2個人都24小時在一起。
但因為兩個人有共同的目標跟喜好----舞蹈,所以即便工作上有時有衝突、爭吵,還是能夠長久地一直在一起。
嗯,只能說真是知音難覓、神仙眷侶。
喜歡島民的分享嗎? 歡迎加入不聽人話島民日記Facebook粉絲頁,來圍觀島民最近又看了哪些好節目!